一、庐山谣全诗?
应该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全诗如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二、诗谣名字的寓意?
诗字取名的寓意 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 诗字在名字里的含义:多才贤能,如诗如画。意为美好。
谣字在名字里的含义:不用伴奏的韵语、歌词;凭空捏造的话,没有根据的传说。
三、神州谣是诗吗?
是歌谣。歌谣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其中原始歌谣标志着我国诗歌的起源,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歌谣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分,有苦歌、情歌、盘歌、风俗歌、节令歌、童谣等;按形式分,有欢、西、加、比论等。梅山歌谣的种类和形式也很多,山歌、情歌、傩歌、号子都各具特色。
四、李白庐山谣诗全文?
全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五、神州谣是什么诗?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六、关于鹿谣的诗?
那就只有这首巜孛鹿谣》
是晚清官员 :郑文焯所写
秋孛鹿,损万斛,东畦种禾西畦菽。禾头生耳菽生蠋,城中穰草千钱束。
孛鹿谣,哀嗷嗷。昨日湖水平南壕,鹅鸭集庐鱼升桥。
出无航,居无茅,荒荒饥色近在郊。四乡那不愁漂摇,邻灾况闻江有蛟。
作者介绍
郑文焯 :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
七、夕阳谣七言诗?
夕阳谣有关七言诗,例如:“秋冷池莲叶半凋,夕阳飞并影萧萧。”
出自:枯荷脊令
倪谦 〔明代〕
秋冷池莲叶半凋,夕阳飞并影萧萧。
幽禽尚有相亲意,却叹淮南尺布谣。
作者简介: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八、童装a家是什么品牌?
童装A家是一家知名的童装品牌,以其高质量、时尚设计和舒适的面料而闻名。该品牌专注于为孩子们提供各个年龄段的服装,包括宝宝、幼儿和青少年的服饰。童装A家的服装既符合孩子的身体需求,又符合他们的时尚品味,注重细节和款式的独特性。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特殊场合,童装A家都能满足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童装A家成为家长们和孩子们的首选品牌之一。
九、长城谣整首诗是什么意思?
《长城谣》是台湾女诗人席慕容在1979年写的。
作者当时流浪于海外,故写这首诗抒发乡愁的情感。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呐喊,是激越澎湃的火山喷发。对长城的深情凝视、厚重,是因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淀在这短小的诗行之中,激越是因为海峡的多年阻隔使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如火如潮。只有通过仔细体会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首先从语言方面来看。第一节中的“无情”、“冷眼”用得很巧妙。为什么“无情”?为什么“冷眼”?数千年来,诸侯、军阀等统治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在长城下点燃了多少次的烽火,杀伐纷争血流成河。长城,像个至高无上的尊者,像个无所不知的智者,冷眼看着这人世的朝代更替、沧桑变迁。清山依旧,长城依旧,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统治者那里去了呢?长城的无情只不过是对那些挑起争斗的贪婪的人们的藐视和憎恨。这恰恰反映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深切的同情。第二节中,长城已经不是一个“无情的建筑”,而是一个象征物。长城“千年的面容”,加上云、树、风……等共同构成一幅莽莽苍苍的山河画卷。那是诗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家园,那是诗人朝思暮想的故乡,是诗人深深眷恋的祖国。第三节中,由那旷远浩大的画面想到了长城内外月光如水的夜,想到了长城边缓缓流过的黄河。诗人心潮难平,夜不能寐。可是既然不眠,何以有梦呢?这可不能理解为普通意义的梦。因为这是诗人的梦想:那故国的山河填满了诗人的心胸,充溢着诗人的灵魂。人不眠而黄河从心中流过,如梦似幻,何日才能真的见到我的长城、我的黄河?何日才能真的回到我的故乡、我的祖国?其次从艺术特色方面来看这首诗。这是一首朦胧诗。作者写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的相思之情,但整首诗都没有直接写到祖国,而是描写长城这个意象。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耻辱与光荣。对于台湾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家乡,长城就是祖国、便是日夜思念的爹娘。作者在诗中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长城,便于更加直接倾泻内心对家乡、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情感。在艺术构思方面,它强调内在思维,不以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为框架构思作品,而是向人的心理世界挺进,不注意客观地描绘世界,而是大量地抒写诗人的内心,达到对现实世界的表现。诗中第一节写忆长城,第二节写颂长城,第三节写梦长城。其中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深沉-热烈—深情。《长城谣》并无清丽婉约的字句,也无独创新颖的意象,朴实如歌谣般的吟唱却让人久久回味。附原文:长城谣席慕容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写你时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十、关于李白诗庐山谣的对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益阳一位友人来函垂询一联之出处,联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该联乃集句联,上联语出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联语出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关于该联之出处,至少有四五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