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碧玉的特点?

火锅加盟 2025-01-18 22:01 浏览(0) 评论(0)
- N +

一、商代碧玉的特点?

商代佩饰玉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造型上善于打破规范划一的构思而极其讲究对于“神韵”的把握。纵观林林总总的“佩玉琼琚”,它们在一种宏观的宗教文化和审美框架之下,其所展现出的富于创造力的造型风格与别致的构思技巧,无不令今人叹为观止。

二、商代的贵族等级?

贵族等级是一种阶级制度,最初指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该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贵族等级。

三、商代时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1],在亳[2]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四、商代庙号的含义?

是的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五、商代的诸侯等级?

武官有多马、多亚、多菔、多射、多犬、五族戍等等。史官有作册、多卜、多工、巫、祝、吏等等。王畿外为商代之"四土",这些地区散布着许多"服王事"的方国及部落,为商代的侯、伯。卜辞及文献中有攸侯、杞侯、周侯、犬侯、先侯、侯虎、侯告及宋伯、祉伯、易伯等等,他们不仅要臣服于商王,还向商纳贡,负担劳役及奉命征伐。

六、商代琉璃的特征?

特征:

①商代中期青釉印纹尊,表面有印花图案,器身是光亮的棕色琉璃釉,口径13厘米,高28.2厘米,尊口有深绿厚而透明的5块玻璃釉,这充分证明了商代时我国的琉璃工艺已经被人们运用到礼器制作中。

2.

另外,在同时代的商代墓葬中,还发现有白色穿孔的琉璃珠。

七、商代君王顺序?

商朝皇帝顺序:

商汤(商朝第一个帝王,黄帝后裔,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故名商族,汤为商族首领,在位30年,公元前1617-前1588年)

太丁(本应商朝第二位帝王,汤之子,未继位即死)

外丙(商朝第二位帝王,汤次子,太丁之弟)

仲壬(商朝第三位帝王,汤之子,外丙之弟)

太甲(商朝第四位帝王,汤之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仲壬之侄儿)

沃丁(商朝第五位帝王,太甲之子,太丁之孙)

大庚(商朝第六位帝王,沃丁之弟,太甲之子。在位25年,公元前1529-前1505年)

小甲(商朝第七位帝王,太庚之子)

雍己(商朝第八位帝王,小甲之弟,在位12年,公元前1487-前1476,商朝开始衰落)

太戊(商朝第九位帝王,雍己之弟,汤五世孙)

仲丁(商朝第十位帝王,太戊之子)

外壬(商朝第十一位帝王,仲丁之弟)

河亶甲(商朝第十二位帝王,外壬之弟)

祖乙(商朝第十三位帝王,河亶甲之子)

祖辛(商朝第十四位帝王,祖乙之子,在位16年,公元前1369-前1356年)

沃甲(商朝第十五位帝王,祖辛之弟)

祖丁(商朝第十六位帝王,祖辛之子)

南庚(商朝第十七位帝王,祖丁之堂弟,沃甲之子)

阳甲(商朝第十九位帝王,祖丁之子)

盘庚(商朝第二十位帝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很有作为)

小乙(商朝第二十一为帝王,盘庚之弟)

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位帝王,小乙之子)

祖庚(商朝第二十三位帝王,武丁次子)

祖甲(商朝第二十四位帝王,武丁三子)

廪辛(商朝第二十五位帝王,祖甲之子)

康丁(商朝第二十六位帝王,廪辛之弟)

武乙(商朝第二十七位帝王,康丁之子)

太丁(商朝第二十八位帝王,武乙之子)

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帝王,太丁之子)

帝辛(商纣王,商朝第三十位帝王,帝乙之子,在位52年,公元前1105-前1046年)

八、商代部落数量?

传说商汤时有三千,商代后期有记载的方国有200余。武王伐纣时会盟方国有800个。西周分封主要诸侯国71个,战国末期以前出现的方国897个。

虽然商代没有人口调查制度的具体记载,但从甲骨文的祭祀卜辞用牲资料中可以间接算出晚商人口,商朝人口约800万。

至于诸侯国的地位,各诸侯如果按照现在土地的行政划分的话,职位和现在的县长差不多。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九、商代玉器价值?

要看玉器具体情况而论,有的是天价有的是白菜价。如玉质上乘,器形完整,玉质精良的玉璧玉琮算祭天礼地大器会是天价,而一些小件也不值钱

十、商代玉器等级?

商代对玉没有等级上的划分。

壁、琮、圭、戈、璋,只看形色,不看材质细节。

因为春秋也属周,东周。其时玉俗沿用西周观念,继西周遗风,基本无改变。

只是说在形式上,西周时,玉之形品花纹倾向于立体、具象,到东周时,倾向于平面、抽象。

正如《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从西周到战国,看玉好不好,主要看大小、颜色,至于说玉质是不是细腻有没有脂感,不太在乎。

不同颜色的玉,有不同的用途。重点在于大小、颜色。至于等级,只要能用作六器,这六个方面的意义是同样重大的。

所以,当时不存在“白玉就好青玉就不好”这种论调。在当时,一块羊脂白玉和一块红玛瑙,价值是一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