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心理的步骤?
一、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
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是有效咨询的前提。
所谓良好有效的咨询关系,是指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信赖、充分理解、彼此坦诚相待的特定人际关系。这种友好、相互信赖的关系,从第一次见面时就应开始培养。
首先,咨询者应给求询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服饰整洁、仪态大方、举止得体、热情关切。
其次,咨询者要体会到求询者的处境。咨询者应帮助求询者使他得到充分的鼓励与支持,愿与咨询者接近、交谈,申诉他的心理问题,并使他觉得有希望改善他的问题,对心理咨询感兴趣。
再次,在首次咨询中,咨询者的耐心倾听尤为重要。耐心细致的听求询者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鼓励和安慰。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求询者的问题背景,以便决定从何入手分析他们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收集的主要内容。
① 求询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籍贯、家庭地址、所在学校及班级等。
② 前来求询的主要问题及要求。包括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时间、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希望得到何种帮助。
③ 求询者的家庭境况。如父母的姓名与职业、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宗教信仰、个性特征、健康状况等。尤其要了解家庭气氛与亲子关系的状况。
④ 求询者在校表现。如在校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及参加集体活动时的表现等。 ⑤ 成长经历。要了解求询者从初生到现在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特殊事件或经历更好仔细了解。
⑥ 身体发育及健康状况。如是否得过大的疾病、是否容易疲劳、容易生病、吃饭与睡眠情况等。
其次,要了解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其基本方法主要有:填表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等。
二、分析诊断
① 确定求询者是否适宜作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正常和有轻微心理疾病的学生,当他们遇到发展、适应、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咨询者为他们提供帮助,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异常的学生是不适宜作心理咨询的,应当推荐给精神学家治疗。
② 确定求询者问题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及深层心理机制。首先要区分其心理活动是属于正常还是异常。判断的标准是:心理活动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心理活动是否完整和协调;个性心理结构是否完整、协调和稳定。其次要进一步弄清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深层心理机制。要求咨询人员通过对掌握资料的系统分析,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确定咨询方案
在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对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一个诊断以后,咨询师会合求助者协商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首先解决哪个问题,然后再解决那个问题,与求助者介绍采用的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协商心理咨询的时间、周期、费用等问题。与求助者达成一致。如果能够达成一致,就进入心理咨询阶段,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咨询活动就终止。确定咨询方案一般需要 15 分钟 ―30 分钟。
四、咨询与治疗
① 确立咨询目标
对于学生心理咨询来说,最一般的咨询目标有以下几种:协助求询者获得准确积极的自知,激发求询者的自尊与自信;协助求询者调整认知方式,重建认知结构;协助求询者调整情绪,改善情绪的动力模式;协助求询者采取建设性的意志行动,获得健康的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向求询者提供自我心理训练技术和方法;协助求询者家庭、学校、社会有关方面帮助求询者调整外部环境。
② 选择咨询或治疗的方式方法
支持。前来咨询的学生大都受某种心理困扰,不仅自己无力解决,周围的人际环境也往往对他们不利,这时他们最需要别人的理解、支持与帮助,以恢复自信。咨询者通过提供一种对求询者有利的外在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真诚的赞扬、鼓励、支持等方式就可以减轻对方的焦虑,促进其积极行为的增长。
了解与领悟。虽然一般人都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对自身的行为和深层心理机制可能就不太清楚。咨询者通过帮助求询者进行内心的探索或帮助,使其了解心理问题的深层心理机制,就会减弱求询者的心理负担,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促进自然痊愈与成长。学生心理有很强的可塑性,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某些发展上、行为上、情绪上的障碍,但通过咨询者的帮助及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他们自己就会慢慢地从心理困扰中恢复过来。咨询的作用旨在帮助排除可能的障碍,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新经验,从新知识中获取克服困难的本领。
③ 实施咨询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式、方法确定后,就要与求询者一起研究制定咨询方案。方案中要有明确的咨询目标、步骤、咨询活动的形式、时间安排、会见次数等。咨询方案的确立应是由咨询双方共同完成的,或者至少要得到求询者的认可和同意。在咨询过程中既可以是指导性的建议,也可以是认识上的疏导或规劝,还可以是治疗措施的落实或逐步实施。在实施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要鼓励、协助求询者实践新的行为。
五、结束咨询
① 综合所有资料,作总结性解释。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随时从求询者那里了解其性格特点、应付挫折的方式及形成心理困扰的深层心理机制,并不时地给求询者以解释、说明,以使求询者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行为反映。这种综合性的评语、建议,容易使求询者铭记在脑子里,可以诱导他掌握处事待人的方法,帮助他继续成长。
② 帮助求询者举一反三,学习应用咨询获得的认识、经验。
心理咨询的最高目的是希望求询者能把在咨询过程中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促其发展、成长。在咨询结束阶段,咨询者应有意识地引导求询者将在咨询中提高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扩展到其它事物,帮助求询者真正掌握咨询中学到的新东西,以便在日后脱离了咨询者仍可自己应付周围环境,自行处理所遇到的困难。
③ 帮助求询者愉快、自然地结束咨询。
当求询者对自己有信心后,既可结束咨询;也可采取渐次结束的办法,即渐次减少会谈的次数,在不声不响中结束咨询;还可明确决定停止咨询日期,隔一段时间,再同求询者进行短期会谈,追踪咨询结束后的适应情况如何。
二、劝酒心理分析?
劝酒是一种饮酒礼仪心理。
喝酒是人们联络感情,沟通交流的特殊渠道。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刻,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
酒席上的规矩和内涵,举不胜举,劝酒和被劝酒,是烘托聚会气氛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劝劝别人喝酒,就会显得不热情,不礼貌。
三、心理的起源案例分析?
自古以来,人类以独特思维和情绪与动物分别开来,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独特思维方式,从古世纪到现世纪,人类慢慢摸索出心理这个独特的内心世界。
四、分析心理描写的格式?
在一篇文章里面,如何去分析?
只要我的心理描写,首先,我们可以把人物心理描写有关的语段画出来,然后我们可以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内在的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体现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以及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五、否定自己的心理分析?
1.自我否定是一种弱者心理,所谓弱者心理,简单地一点描述,可以将之解释为一种过分贬低自我能力或者强调个人感受,总觉得自己应该被体谅,应该被照顾的观念。拥有这种观念的个体,往往不会考虑自己的付出,也很少在意他人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能力不足,试图转介主要责任。
2、拥有弱者心理的人,只会按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事,不会换位思考,也不会主动承担责任。
3、自我否定型分两种,一种是追求完美。从小父母不让他犯错,导致他一直过的小心翼翼,稍微做错一点,就很自责,感到失败,不能承受这种失败的后果。
4、第二是从小就没获得父母的鼓励,而是不断打击,这种孩子长大后会不断给别人道歉,不断否定自己,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生怕自己做错而得罪身边的人。
六、母子关系的心理分析?
儿大不由娘,儿大一定要多放手多理解才能母子关系好
七、偏执的人的心理分析?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在生活中,常常被人称为“一根筋”,其主要心理特征是:敏感多疑,爱钻牛角尖,自以为是,易情绪化,遇事耿耿于怀。其行为及心理可以归纳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人的认识,与众不同。偏执人的认识往往与众不同,如果与众相同,就不叫偏执了。
2、认定的观点,极难(不能)改变。
3、目的不达到,世不罢休。
4、心里很痛苦,可伶可恨。实际上偏执型人格是心理很痛苦的,因为,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目的有难以或不能达到,心理备受煎熬,还有,他们这类人,往往由于长期的偏执性格,使其家庭人员、同事及邻居都远离他,致使他内心的孤独,寂寞及痛苦,这是他们可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他们为达到目的的过程给他人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的痛苦,甚至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这是他们可恨的一方面。
5、表现的形式,冷热偏执。有的表现形式以冷静形式,其情绪化对自己内心,而没有对外过强烈的表现,更没有暴力倾向,一般学历高,智商高;而有的表现以热暴形式,其情绪化不仅对自己内心,更对外有强烈表现,甚至出现暴力倾向,一般学历低,智商低。
(三) 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六:
1、家庭原因:一是家庭不圆满,不幸福,如离异家庭或父母经常吵闹,容易使其产生性格偏执;二是父母性格行为影响,心理学研究,儿时的教育往往能影响一生,如父母性格偏执,其儿时在其父母行为影响下,其性格很可能一辈子也性格偏执。
2、 社会原因: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往往性格有比较孤僻或某方面能落后的人,集体对这类人关心不够,甚至白眼等刺激这些人心理,使其自尊受到伤害,其心理对团体或社会不满,甚至仇视,其孤独、寂寞的心理转换为自以为是,进而转化为偏执性格。
3、 生理原因:一是天生的某些气质特征,这些与个体的生理结构,包括脑神经结构和内分泌比例等有关;二是年龄及生理周期有关,如年龄大了,到了更年期,容易形成性格偏执;三是个体病变,如患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也很容易形成性格偏执。
4、 行为原因。长期的行为模式可以固化人心理,使其形成偏执性格,比如,长期认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是,长期指责他人,长期斤斤计较等都有可能形成性格偏执。
5、 社会经历。如恋爱受挫,工作失误,人生不顺等,因为,在这个过程种,他总是把失误、受挫及不顺归结于他人或社会,加上情感的伤害导致遇事很情绪化,形成偏执性格。
八、固执的人的心理分析?
固执是坚持成见、不懂变通的心理现象(即冥顽不灵)。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缺乏民主作风、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固执心理对于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者来说,其危害性是很大的。久而久之,领导班子民主作风削弱,战斗力削弱,这既影响事业发展,也会使领导者处于苦恼的孤立地位。
九、偷鸡摸狗的人的心理分析?
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都能够遇到的,这种人真是瞎了他父母给的一副好皮囊,他觉得自己是天才别人不理解他,就是因为他长得人模狗样的整天做些偷鸡摸狗的事,这种人自身素质不高、缺少教养、缺少修养,往往缺乏自知之明,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所以这种人不改变自己,永远不会有市场的。
十、冲动消费的心理分析?
1、 用物品填补内心的空缺:
冲动消费可能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自己不好看就多买很多化妆品,觉得自己不够时尚就多买潮流单品,似乎多买一些东西就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
2、 情绪失衡下的宣泄性消费:
就像很多人情绪不好暴饮暴食,有些人情绪失衡的时候会通过报复性消费来平复内心的情绪,开心的时候买点东西让自己更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也要买东西,用消费带来的短暂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来安抚自己,缓解内心的痛苦,填补空虚寂寞。